第一百零六章-《穿进男频搞基建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朝会还能开出什么别的花样来吗?
    众人皆茫然无措。
    楼喻吩咐冯二笔:“去,让诸位爱卿抓个阄。”
    朝会时分文武两列官员,刚才基本都是文官互相争辩,武将在旁看热闹。
    所以楼喻只让文官们抓阄。
    冯二笔捧着没有盖的匣子,里面放着一些折好的纸条。
    众官不明所以,但圣上有令,不得不从,遂依次伸手去抓。
    楼喻不开口,他们不敢提前打开纸条,只捏在手上等待示下。
    除财政部三位女官外,其余文官皆人手一份。
    抓阄完毕。
    楼喻温和道:“诸位爱卿打开看看。”
    众臣翻开纸条。
    “抓到‘正’字的,都站到左边,抓到‘反’字的,都站到右边。”
    大家依言分列站好。
    楼喻继续说道:“朕看诸位对‘女子是否可以为官’这件事都颇有见地,不如这样,今日咱们就这件事畅快地开个辩论会。”
    “拿到‘正’字的,论点为‘女子可以为官’,拿到‘反’字的,论点为‘女子不可以为官’,赢的一方有赏,输的一方则会受到惩罚。”
    楼喻神色威严,语调低沉:“诸位都记住了吗?”
    他从一个无权无势的藩王世子,短短数年间坐上龙椅,不论是庆州嫡系还是土著京官,对他都是相当拜服敬畏的。
    众官异口同声:“记住了。”
    薛齐反复翻看手中的字条,终究没忍住,壮着胆子出列。
    “启禀陛下,微臣的论点是‘女子不可以为官’,可微臣拿到的是‘正’字,这……”
    “那只能怪你运气不好,”楼喻神色淡淡,“你拿到正字,便是正方,此乃天注定。就像你说的一样,女子不可为官,同样是出生就注定了的。你现在若想打破规矩,岂非只许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?”
    薛齐:“……”
    楼喻俯视诸臣:“当然,诸位可以弃权。想弃权的,现在就站出来。”
    谁敢弃权?
    陛下摆明了就要让他们辩论,谁现在弃权不开口,恐怕以后都别想在陛下面前发言了。
    其余抱着同样想法的官员,皆不敢再出列。
    楼喻淡淡道:“朕不管你们自己心里如何想,拿到什么就说什么。若是输了,就证明诸位还需再历练历练。”
    众人:“……”
    再历练历练的意思是,输了就要遭受贬职或罢官的惩罚吗?
    众人心中一抖。
    范玉笙看着手上的“正”字,不由暗叹失笑。
    他哪里想到陛下会来这么一出。
    更有趣的是,杨广怀抽到了“反”字。
    也就是说,现在双方由左右相分别带领。
    杨广怀笑眯眯拱手道:“范相,稍后还请手下留情啊。”
    “杨相客气了,这话应该我说才是。”
    两方对垒,武将和三位女官都在一旁看戏。
    尤慧跟唐雯咬耳朵:“陛下这招真厉害,看他们一个个憋屈的样子,太有意思了。”
    唐雯也弯唇笑了笑。
    不是所有人都拿到与自己相悖的辩方,拿到相适辩方的幸运儿,俨然成了队伍里的核心辩论人物。
    但,谁不想在皇上面前多多表现?
    薛齐就是个典型。
    他虽然是吏部尚书,但这吏部尚书怎么来的他很清楚。
    他没有什么功绩,上任第一件事就没做好还被陛下斥了,当然想挽回自己在陛下心目中的形象。
    之前出面提“女官”一事,那是原则性问题,不得不提。
    现在陛下说输了的就会惩罚,他担心自己保不住乌纱帽,遂积极参与讨论。
    正反两方泾渭分明,先各自商议辩词。
    楼喻又悠闲说道:“殿中场地狭小,诸位爱卿恐怕施展不开,不如这样,大家都移步殿外广场,坐下辩论如何?”
    能坐着当然好!
    众人呼啦啦转移到殿外广场,宫侍们准备好桌椅,众臣坐下。
    坐下后却觉得哪里不对。
    虽然上朝的时辰很早,但如今正值盛夏,太阳很快出山,如果辩论会持续很长时间,他们岂不是要被烤熟?
    楼喻坐在椅子上,头上有遮阳的华盖,身旁还有人打扇,不要太惬意。
    大家都等着他下令开始。
    楼喻笑着道:“朕预感,今日的辩论一定极为精彩,打算命人从旁记录诸位的辩词,届时挑选精彩的辩词刊载在报纸上,让天下人都能欣赏到诸位的绝佳风采。”
    庆墨书坊已经从庆州搬到京城了,《庆州旬报》正式更名为《京城旬报》。
    只要楼喻愿意,报纸很快便能传到大盛每个角落。
    众人:“……”
    服了!真服了!
    薛齐不禁凑到范玉笙身旁,小声问:“范相,咱们要是输了,岂不是在天下人面前丢脸?”
    范玉笙眯眼笑问:“薛尚书莫非能列出足以压制反方的论据?”
    薛齐说:“下官觉得,方才定国公所言颇有道理,有功劳的女子确实可以为官。”
    范玉笙瞥他一眼:“你解错题了。”
    辩题中的“女子”,可不单单是指财政部的三位女官。
    看来陛下是势在必行了。
    这时,冯二笔传令。
    辩论开始。
    双方唇枪舌剑,你来我往,好不热闹。
    楼喻笑着对左右道:“你们看,在输赢的压力下,有时候是可以抛去所谓的原则的。”
    霍延坐在他旁边,眸色微冷道:“套了一个祖宗礼法的壳子,就妄想左右陛下,实在天真。”
    冯二笔眉开眼笑,附和道:“还是陛下有法子。”
    这些朝臣,在汤诚当权时也没见用祖宗礼法钳制汤诚,现在却企图干涉陛下,真是想得美!
    一群怂包!
    当面临被陛下厌弃的风险时,当面临在天下人面前败北的羞耻时,什么祖宗礼法,什么纲常原则,统统都可以扔掉。
    直言进谏还能落得个谏臣的好名声,要是辩论输了,那就是实实在在口才不如别人,以后还怎么在朝堂上混?
    众臣言辞越发激烈,顶着升起的烈阳,一个个汗流浃背、面红耳赤。
    杨广怀老神在在,悠悠发言:“女子天生就柔弱,不论是体力、性情还是其它,都比不上男子,如何能够为官?”
    薛齐脱口而出:“杨相何出此言?男子中有强有弱,女子中自然也有弱有强!难道天下男子都能当官吗?官位还不是能者当之!就说前朝的女将军,她不也是女子吗?巾帼不让须眉不是随便说说的!”
    杨广怀挑挑眉,非常有风度道:“这样的女子不过凤毛麟角,何以代表寻常女子?君不见,我大盛能考上童生、秀才、举人、进士的都是男子吗?可见女子不如男。”
    “那是因为女子不能参加科举!”其余正方官员皱眉反驳,“杨相做如此比较,何其不公?”
    “可事实就是这般,你们再继续争论下去也没用。如果女子能够为官,为何历朝历代都没有女子为官的先例?前朝之前,并无科举啊。”
    正方官员们一愣,好像是啊!
    科举制之前,为什么没有女子为官呢?
    眼看就要输了,众臣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。
    大多数人的想法跟杨广怀所言一样,很难真的做到反驳自己的观点。
    范玉笙无奈叹道:“杨相,这两者本质并无区别。不论是科举前还是科举后,女子不为官,就是因为她们不能。”
    “唔,所以说,你们为何还要坚持女子可以为官呢?”杨广怀笑了笑,“认输罢。”
    “不能,但并非不可以。”范玉笙回道。
    “不能,就是不可以。”
    范玉笙不得不说:“如果我没记错,当初陛下设财务组,招考账房不分男女,参与考试的共三百余人,男子二百余,女子不足百人,然唐侍郎和尤侍郎二人分列榜首和第二名,可见只要给女子机会,女子不一定胜任不了。”
    薛齐等人忙附和:“对对对!”
    座上楼喻不禁目露笑意。
    终于说到点子上了。
    看来反方已经将正方逼上绝路了。
    杨广怀不依不饶:“那是陛下圣明,给予女子同样的参考资格,而今有祖宗礼法在,女子就是不能当官啊。”
    又是祖宗礼法!
    第(1/3)页